天下旅游 当前位置: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来源:企鹅社区 编辑:点击新重庆 时间:2018-04-03 10:34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解放东路到解放西路,这条不长的路似乎走了好久。总想着能走去那时候的林森路看看,可摆在我眼前的却是拆除殆尽的工地,脱去旧衣换新衣,它们马上就要焕然一新了。

    坐凯旋路电梯,30秒左右的时间就从5楼下到了1楼,从上半城来到了下半城。下凯旋路,站在解放东西路的交叉口,林森路在此一分为二,往东便是解放东路,往西则是解放西路。

    之前一直围着解放东路打转,转的也差不多了,不要很久解放东路就会出现好多的仿古建筑了,尤其是湖广会馆附近、以及白象街和四方街一带。木心先生在《素履之往》一书中写过这么一段话:

    古典建筑,外观上与天地山水尽可能协调,预计日晒雨淋风蚀尘染,将使表面形成更佳效果,直至变成废墟,犹有供人凭吊的魅力。

    或许这就是那些老建筑的魅力吧,仿古建筑又哪来的那个韵味呢?弄不好就成四不像了。

    重庆复杂的地形延缓了拆迁的速度,在与时间的长跑中,前者终究还是败给了后者。老城正在倒下,新城正拔地而起。等那些老街老巷一一被拆掉然后被整齐划一地仿造成新街新巷的时候,专属于重庆老城的韵味也就没有了。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守备街

  • 暂别解放东路,沿着解放西路往西走,拐进花街巷子,守备街与其相连。

    觉得这个螺旋梯挺有意思就拍了下来,沿着楼梯上去,一片很开阔的地尽收眼底。如果十八梯没被拆,视野也就不会这么开阔了。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从2010年7月就开始拆迁的十八梯现在终于被夷为了平地。十八梯在游客中能这么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可算是居功甚伟。

    啥是十八梯?为什么好多人都想去那看看?

    十八梯其实是重庆下半城的一个棚户区,位于解放碑附近。展现的是老重庆的典型生活气息,也是一条连通上下半城的交通要道。

    其街巷众多,组成主要有十八梯老梯道、下回水沟、厚慈街、守备街、花街子巷、凤凰台(街)和响水桥(街),次要的则包括翟家沟(街)、善果巷、月台坝(街)、轿铺巷、永兴巷、大巷子以及一些连接一些连接居住区的道路。

    光看这些街巷名就挺有意思,带“沟”和“水”的就有好几个,这是因为几大水沟都要流经十八梯。

    《乾隆巴县志 · 里设 · 城内水沟表》提到「古昔筑城,俱留有出水洞门,疏通城内沟水,俾无壅滞,固城墙,便行人,保屋舍,厥义至远……」。

    当时城内一共有17道水沟,均以城内山脊为起点,顺应地形地势修建。水沟中的11道由山脊南侧和东侧起源,水从高处流入长江;令外6条则由山脊北侧起源,流入嘉陵江。这也与渝中半岛的地形有关,长江从其南侧穿过,嘉陵江则从其北边流经。

    2016年7月去过一次十八梯,好多地方都被围了起来。那里有着传统的剃头匠、中药药材铺、街头拔火罐以及茶馆等,这不就是典型的老重庆人的生活写照么?也是重庆民间的文化遗存,向如我这样的外地人展示着重庆传统的民俗生活方式。

    从历史文化的价值来看,拆掉十八梯肯定是可惜的。那里承载着山城的梯坎文化、传统的商业业态、因地制宜的吊脚楼、文物遗址以及相关的历史地名。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于其中爬坡上坎。拆掉梯坎,改变地形地貌,原汁原味的山城也就消失殆尽了。

    但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那里阴暗潮湿,并不是很适合居住,毕竟周围全是高楼大厦,再加上重庆全年的光照也不多。我很好奇的是那里的原住民还有多少?住在那里的有多少是租户?如果不是经济条件很差,谁会愿意住在那里呢?至少我不会。

    一边是研究老重庆历史的活化石,一边是阴暗潮湿的居住环境。没和十八梯的居民打过交道,不知道他们当中有多少人愿意拆迁,所以关于这点我没有资格去评判。

    以猎奇的心态去看十八梯可能会觉得很美好,可是如果让你长久地生活在那呢?你不能为了你的「老街梦」或是某种情怀而让别人居住在那种环境下。谁会愿意展示自己的贫穷?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告别十八梯》,这是一个法国人在十八梯拍的一部纪录片,2017年12月6日在北京国际短片节上放映过,目前在IMDB上的评分为7.6。B站有两段预告片,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水沟巷入口,清晰可见的“小面”指示箭头,往里走几步就是下回水沟了。不过管理人员不让进,处于改造阶段,所以也没见着“小面”。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然后穿过中兴路或走地下通道就来到了山城第三步道,上面是通远门,下面是南纪门,将上下半城串连了起来 。步道前半段的山城巷依山而建,俯瞰长江,是老重庆市井生活的一个缩影,也是体验爬坡上坎的绝妙去处之一。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小女孩给她妈妈拍完照片后,她妈妈让她给看看,但是小女孩撒娇不给她看。僵持了一会儿后,最终还是给了。

    “拍的不错嘛。”

    就算拍的一般般,做母亲的又哪会说她拍的不好呢?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长江水位降了不少,夏季快到了。对岸南岸区的房子一栋接一栋,不知道未来还会有多少栋陆陆续续地拔地而起。房价不断地在涨,房子也在不断地盖,两者赛跑着,就看谁的速度快了。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厚庐,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兰文斌师长府邸,具有典型的上海石库门建筑特点。

    二三十年代的重庆开始向摩登的上海看齐,头顶着“小上海”的美誉仿造上海修建了不少建筑,厚庐便是其中之一了。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基本上我每次去山城第三步道都能遇见他,他似乎永远穿行在那。

    好多住户都搬走了,但并不代表那里不会有人光顾。因为山城步道面临被改造的命运,所以好多游客都会去那看看。眼见着人多了,小摊小贩自然也就跟着去了。既有卖些零食小吃的,也有卖点水果的。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水表止度:1500

    电表止度:5032

    大门紧锁,这两串数字永远地停留在了2015年10月1日,耐人寻味。那一天是个什么日子,是他们搬走的那天吗?那会是个怎样的故事呢?我无从知晓,但我知道的是这两串数字最终会像这家主人一样从山城步道离去。它们的命运与这栋房子紧密地绑在了一起,房子被拆,它们也就化为灰烬了。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这堵老旧的墙上写着“四川省重庆中医学校门诊部”,也就是仁爱堂医院旧址(法国传教士于1902修建)。川渝不会分家,总有些东西提醒着你它们是一体的。

    这个洞口不是月光宝盒,不能让你穿梭回过去,也无法让你看到往昔的图景,你看到的只有衰败。当地人在一片废墟处划一块区域,开垦出一个个菜园。那些没被圈上的,自然就不会去管它了,于是就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个垃圾堆。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1902年法国传教士修建的仁爱堂,清晰可见的罗马柱。风吹雨打这么多年后,静静地矗立在那,供人凭吊。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人在城中走,身在山中行 | 重庆纪事之七
  • 于通远门城墙上一瞥。喝茶、看报、嗑瓜子花生、发呆打盹,时间恍如静止了一般。

    悠闲的重庆市民,安逸的闲暇时光。

    未完。
  •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南辛庄西路”。

良工巨匠网www.lgjj.net,重庆网站建设公司(品牌网站建设、响应式建站、html5自适应建站、手机app网站建设等)为您提供一站式建站服务解决方案可以让您顾虑全无,采用领先技术,免费维护并各种相关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