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任何一个身处异乡的重庆人,都能从一碗地道的重庆小面中,品出浓郁的乡愁味道。正因这份乡愁,重庆女孩张紫渝,将重庆小面店开到了北京标志性的建外SOHO商业区,还梦想着把重庆小面推向世界。
坚信重庆小面在北京有市场
“我要把重庆小面推向全世界!”3月,北京,朝阳区建外SOHO商业区,灿烂阳光中,重庆女孩张紫渝用地道的京腔说道。
张紫渝的身后,是一家透着浓浓渝派风格的小店“晓得29号”,那是一家属于她的重庆小面店。
“晓然以至道,得道者多助。”店名的解释熟悉中带有几分异样,那是《荀子·臣道》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杂糅,凸显着张紫渝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创业中的人文情怀。
张紫渝是地道的重庆女孩,在上大学之前,她的生活轨迹集中在重庆市南岸区。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的她,本该有着一条明晰的人生之路。然而这个1985年出生的女孩,最终选择了一条前途未知的创业之路。
“我是一个把梦想当信仰的人。”张紫渝说,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一家外企工作,薪水不菲。但极短的时间里,她就对朝九晚五的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厌倦:“那时的我甚至能够想到20年后自己的模样,这种稳定却乏味的日子让我压抑也让我恐惧。”
张紫渝闷声不响地将辞职的消息带回家中,要求跟舅舅学习经商,并替他的鞋厂做销售。她因此走过全国很多地方,也见识了很多。
充当销售代表在外地漂泊的日子里,寻找一碗重庆小面成了嗜好麻辣的张紫渝经常要做的事。久了,她发现,全国各地经过改良的重庆小面卖得都很好,价格也不错。
此前张紫渝就因对重庆菜的喜爱萌生过开重庆餐馆的念头,但她很快就明白,凭她的手艺,真要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但保留了渝菜精髓却简单得多的重庆小面,无疑对她充满了吸引力。
自认还有点好厨艺的张紫渝决定,试水小面,并且将小面卖到京城。这是一个有些大胆的想法,毕竟北方的面食品类本就丰富多样,且北方人对麻和辣较为敏感。但张紫渝却坚信重庆小面在北京会有市场。
“认定了就去做。”除了视梦想为信仰外,张紫渝还属于典型的行动派,一旦决定就会立即行动。
为学艺“卧底”多个餐厅
梦想在云端,扎根还在土壤。张紫渝想起重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即便是一个路边小面摊,也绝对有人家的绝活。她希望被她带到北京的小面是最地道的重庆美食,而不是一副形似的皮囊。
“卧底!”苦思许久的张紫渝脑中蹦出了一句电影台词。她的设想是应聘进入餐厅,不仅掌握最地道的小面做法,也系统学习餐饮业的管理。
于是乎,很多酒楼和餐厅里,就多了一个长相秀丽却异常吃苦耐劳的重庆姑娘,她做任何事都喜欢多问一个为什么。
“从服务员到对外销售,我什么都干过。”因为渴望掌握尽可能多的餐饮行业规律,张紫渝不停地从一家餐厅跳槽到另一家餐厅,搬家成了家常便饭。
辛苦的同时,张紫渝还得寻找有效投资。因为自20岁之后,家里再没给过她一分钱。创业之初她也曾希望父母给予投资,但父母给她的只有一句话:“自己想办法”。
“很幸运,我得到了第一笔天使投资。”谈及为何她这个毫无餐饮经验的初次创业者能够得到百万元投资,张紫渝说最初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投资人跟她说了一句话:“以前投资看行业,现在投资看人,我看好你。”
有了首笔投资,张紫渝跑遍中关村、望京、国贸等等一切可能的地方选店址,最终定在了建外SOHO商业街。
当创业由梦想变成现实时,张紫渝才发现梦想如此沉甸甸。当时,店里算上她才四个人,而她自己需要承担大厨、服务员、销售等各种角色,像一个陀螺一样停不下来。
张紫渝小时候学过很长时间的舞蹈,患有非常严重的腰肌劳损。高强度地工作了二十多天后,强烈的疼痛发作了。
又是一个持续了十几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后的深夜,张紫渝到后厨弯腰捡一颗菠菜,却一下倒在地上。挣扎数次也没能站起来后,她陷入恐慌,开始流泪。
“我哭不是因为觉得苦,仅仅只是因为太疼了。”哭着哭着,张紫渝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不是因为委屈,而是她觉得自己这一次可能要瘫痪了。
乡愁催生梦想
张紫渝最终没有瘫痪,而促使她跑下病床的,不是多么高明的医术,而是来自“晓得29号”重庆小面店的危机警报。
小面店正式开业后没有多久,即使身处北京最繁华的商圈之一,但小面店的顾客流像是约好了似的只集中在午餐时间出现,而其他时段门可罗雀。
建外SOHO独特的运营模式造成了这种潮汐式客流,但对一个面积仅50平方米、月租却达4.5万元的小面店而言,这种不稳定且非对称的客流是致命的。
跟着张紫渝赴京创业的小伙伴们都有点打退堂鼓,她却信心十足:“要把重庆小面推向全世界的我们,还能被这么点事难住?”
张紫渝应对危机做出的反应是:增加外卖、展开互联网营销。
与一般的互联网营销有别的是,“晓得29号”试图走一条线上平台式发展,线下体验式展示的新路。而这种思路很快扭转了客流的严重不均,小面店开始步入正常轨道。
与此同时,久未消散的乡愁也逐渐成为“晓得29号”的经营卖点,毕竟这个小面店里的员工绝大多数是重庆人。
在“晓得29号”,有一副别样的墙画。那是由木板拼出的一棵“大树”,这棵大树的叶子上,写着诸如“朝天门、解放碑、歌乐山”等地名。
“我希望漂泊在外的重庆人一走进这个店,就能感受到故乡的气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张紫渝陆续推出了重庆特有的小吃香辣藕条、红糖醪糟荷包蛋、老妈蹄花等凸显山城口味的食品。
而这个小面店几乎所有关键的食材,都是从重庆运来,为的只是尽可能做出那份故乡的味道。
“把重庆小面推向全世界这个梦想很大,听起来也很狂妄,但我想我能成功。”张紫渝坚信所有的梦想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就像她身后那间开在京城CBD的重庆小面店。